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 首頁 | 網站導覽 | 署長信箱 | 常見問答集 | 電子報 | English | RSS
行動版開啟選單按鈕

即時新聞

110年度原民文化優良教案甄選 綻放多元文化豐碩的成果

發布日期:2021-11-25
發布單位:原民特教組
單位聯絡人:李俊葳
聯絡電話:04-37061254
電子信箱:e-1114@mail.k12ea.gov.tw
      為落實原住民族文化教育,教育部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研究原住民族語言、歷史、科學及文化,並構思規劃具多元文化觀點相關課程與教材。考量十二年國教課綱素養導向及議題融入在教學上的重要性,教育部110年繼續透過「原住民族文化優良教案甄選」,全國共有52位教師獲獎,24日於臺中教育大學頒獎並邀請獲獎教師分享參賽心得,以激勵教師專業成長、啟發學生學習。

  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109年開始辦理「原住民族文化優良教案甄選」,110年甄選主題擴大至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的保存及傳承、原住民族藝術與樂舞、及其他與原住民族等相關議題。希望透過更多元的原住民族主題,讓教學現場對於原住民族文化有興趣的人投入更多的教案設計範例,並引起典範學習,帶動研究原住民族文化教學風氣。

  110年度實驗教育類國小組優等獲獎教案「盪了不一樣」,由屏東縣瑪家鄉北葉國小老師何雅萍、曾媛晨共同創作。以 putiuma 的文化意涵、階級與裝飾介紹與討論,並賞析 putiuma 傳統古謠,能初步根據生活情境中發現的問題,提出假設,最後讓學生實地操作實驗活動,試著分析穩定性與立柱之間面積的關係。在古謠傳唱與參與實作的過程中,將原民傳統智慧與數學領域所學習「面積」、「周長與點」的觀念結合,透過跨域概念,培養學生文化素養,探索與思辦的能力。

  非實驗教育類國小組特優獲獎教案「噶瑪蘭『原』鄉」,由宜蘭縣羅東鎮成功國小老師江智凱、黃莉茹共同創作。課程以噶瑪蘭族的歷史經驗為主題,規劃七個子題活動,透過脈絡化鋪陳,學習策略引導,規劃表現任務參與探究思考,構築完整的學習。從「Kavalan—平原的人類」理解宜蘭舊地名噶瑪蘭與噶瑪蘭族的關聯;以「從『番』到『原住民族』」反思過去對原住民族的稱呼,認知原住民族正名的意義;在「平原之人、擅水的民族」解析噶瑪蘭族的起源與生活環境;由「噶瑪蘭漢人的接觸」解釋族群互動下,理解噶瑪蘭族的弱勢;透過「跟著馬偕到宜蘭」明白馬偕在清末噶瑪蘭族的傳教活動與意義;經「噶瑪蘭的抉擇?留下,還是離開」描述噶瑪蘭族在境內外的遷移路線;最後以「復名之路 Ni Zi Ta Kavalan」說明噶瑪蘭族復名過程,表達復名的支持與關懷。

  國教署表示,辦理原住民族文化優良教案甄選比賽,可提升教育人員課程與教材研發風氣,並鼓勵教育人員研發原住民族文化及議題融入各領域之教材,創造多元教學方法,提高教學效果,為促進臺灣多元族群文化發展共同努力。

相關圖片

110年度原住民文化優良教案甄選頒獎典禮與會人員大合照
南投仁愛國中舞蹈表演
國教署頒發非實驗教育組獎項
Back
點閱人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