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 首頁 | 網站導覽 | 署長信箱 | 常見問答集 | 電子報 | English | RSS
行動版開啟選單按鈕

即時新聞

2023總統教育獎 56名學生獲殊榮

發布日期:2023-05-19
發布單位:學務校安組
單位聯絡人:林家欣
聯絡電話:04-37061312
電子信箱:e-3160@mail.k12ea.gov.tw

       總統教育奬以奮發向上、不畏困境、熱愛生命的學習精神為選拔標準,2023年獲獎學生名單5月19日由教育部公布,全國共推薦351人,經審慎初選有157人進入複選,再由學校教師與行政主管代表、學者專家、社會公正人士擔任複審委員赴各校實地訪視,並推薦各組獲獎名單,最後提至總統教育獎委員會審議通過,合計大專組8名、高中組12名、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,共56名學生獲得殊榮。2023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皆秉持力爭上游、熱愛學習的態度,勤學之餘,更積極改變生命困境,並服務奉獻,是學習的榜樣。

       2023年總統教育獎預定7月7日於總統府舉行頒獎典禮,由蔡英文總統接見獲獎學生,並頒發獎狀、獎座,以及大專組每名新臺幣(以下同)25萬元、高中組每名20萬元,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獎助學金,以資鼓勵。

       教育部表示,總統教育獎遴選目的在於發掘求學路上不畏艱難、奮發向上的優秀學生,鼓勵他們繼續努力,為社會風氣帶來良善影響,並期望透過獲獎者的生命故事,發揚生命教育精神。獲獎名單將同步公布於教育部國教署網站「最新消息」(https://www.k12ea.gov.tw/)、總統教育獎網站 (https://pea.ncyu.edu.tw),國教署也將持續透過新聞稿宣傳獲獎學生優良事蹟。首先介紹吳奕昶、潘博均、洪偉豪、李育恩、陳庭玉、林恩彤、顧文凱、李宛軒、李翔濬等九位獲獎學生。

一、〈遇見莫札特的男孩〉吳奕昶(臺中市潭子區潭陽國小)

吳奕昶為本屆獲獎者年紀最小者之一。他出生三個多月即被診斷出視覺障礙,右眼全盲,左眼只有些微光覺但沒影像;3歲起就讀惠明盲校幼兒部,在盲校啟蒙中,對學習充滿熱誠且學習能力強,被師長稱譽為「盲生中的資優生」。幼兒部畢業後,進入潭陽國小就讀。他不因失明而自卑,勇敢和同學互動,更將老師講授的內容背起來,以強記彌補視覺的缺陷。並且熟記點字技巧幫助自己閱讀,吸收知識。

吳奕昶自幼對古典樂情有獨鍾,4歲開始學習鋼琴,以聽力記憶音感與旋律,並勇於自我挑戰,各項比賽中屢創佳績,國小一、二年級時在臺中市文化盃音樂大賽中分別獲得甲等及優等;更涉獵英文朗讀、說故事等領域,幾乎每學期都獲頒成績優異獎。樂觀進取的態度令人讚賞。

二、〈克服逆境的小太陽〉潘博均(高雄市林園區王功國小)

潘博均為本屆獲獎者年紀最小者之一,於出生前即被醫生診斷罹患先天性脊柱裂及水腦,無法自主行動,但他努力克服先天障礙,學習使用助行器走路,甚至在幼兒時期就學會騎三輪腳踏車。

潘博均個性樂觀,總是笑口常開,體諒家人的辛勞,自己能做的事物決不勞煩他人,除了學習照顧自己,還會協助家務。他和氣、有禮貌,與同學相處融洽,常熱心協助他人,也是老師的小幫手,常擔任小老師協助同學課業。

潘博均利用下課時間練習職能物理治療師建議的自主訓練,而且要求自己每次都要更進步,即使疲累也不會輕易放棄。在學校,他最愛的就是體育課,即使坐在輪椅上,也能和同學一起做伸展操、丟球,甚至踢球;當他靈活地操作著輪椅在操場上折返跑,一旁的同學們都大聲地幫他加油。

2020年博均和同學參與拍攝《一起。愛上體育課》微電影,獲教育部「礙上體育課」適應體育微電影競賽評審特別獎。他以樂觀、健康的態度面對生活,值得肯定。

三、〈沒傘孩子勇敢往前行〉洪偉豪(金門縣金城鎮古城國小)

洪偉豪家領有中低收入戶證明,住在簡陋的老房子裡,是金門家扶中心認定家境困頓須扶助者。小時候父母離異,父親身兼母職,因生活必須外出工作,所以他從小就要獨力照顧弟弟。即便生活條件不如他人,但他卻從未放棄對學習的熱情。

洪偉豪每天放學寫完功課,還要指導弟弟完成作業,然後他會帶著弟弟一起到圖書館借書,以閱讀充實貧乏的生活,更擬定學習計畫,按部就班複習功課,因此課業成績始終名列前茅。他獨立自主、刻苦自勵的表現,在110年經由校長推薦,獲頒每校僅限一個名額的「勁梅校長獎」。

洪偉豪在藝術、體育的表現也令人激賞,109年曾在全縣中小學生獨唱比賽得到優勝;111年則在縣運會中拿下跳遠金牌、60公尺短跑金牌,並破大會紀錄,獲選金門地區111年體育績優學生,同年參加金門鐵人三項挑戰賽男生組14歲以下,獲得第二名。

洪偉豪未來想要成為一位作家,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眾人學習的對象。他說︰「也許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家庭,沒辦法擁有一個和別人一樣的家庭,但人生的精彩卻可以靠自己努力創造。不管出身如何,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夢想。」小小年紀便能立定志向,不向命運屈服,未來不可限量。

四、〈逆風飛翔,展翅昂揚〉李育恩(澎湖縣立馬公國中)

李育恩生長在離島的小漁村,一歲時父母離異,從小的主要照顧者為祖母和輕微腦性麻痺的姑姑。他的父親從事水泥臨時工,收入不穩定,家中同住者還有叔叔和因車禍失明又半身不遂的祖父。雖然在經濟條件艱困的環境長大,但他沒有抱怨,反而展現勇敢堅毅的一面。

從小學開始,李育恩就利用課餘時間下田幫忙祖母農作,還會照顧失明的祖父,分擔家務,曾獲得109學年度馬公國中孝悌楷模表揚,並在111年榮獲靈鷲山「普仁獎」。而他也沒有因為需幫忙家務而荒廢課業,不僅品學兼優,長期擔任班級幹部及小老師,且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加入學校國樂團,接觸揚琴,並為了能持續學習揚琴,國小畢業後選擇跨區就讀離家甚遠的馬公國中。

由於家境清寒無法自購揚琴,李育恩只能利用午休或放學後到學校的練琴室練習,但他的自律與認真,讓他的音樂表現超越同儕。除了在國樂團擔綱重要的聲部樂手,109年更在澎湖縣學生音樂比賽國中揚琴獨奏中,以優異的演奏拿下特優成績肯定,同時取得全國賽代表權;隨後亦在全國決賽獲得優等肯定;111年並再次於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獲得特優。

李育恩充滿感恩,期待能在揚琴演奏上更為精進,未來則希望能成為專業老師,建立澎湖在地的國樂教師團隊,造福當地學子不用跨海尋求師資,也讓國樂在不同角落發揚光大。他的堅持不懈、克盡孝道,令人動容,足堪典範。

五、〈我像是碎玻璃,但我也能發光〉陳庭玉(金門縣立金湖國中)

陳庭玉的家庭屬於低收入戶,在小學六年級時父母離異,後續因家庭問題與弟弟常進出警局,當時年幼的她曾感到驚慌失措,更一度陷入低潮,幸而在老師的安慰與開導下逐漸走出陰霾。

因父親收入不穩定,家中經濟全靠祖母微薄薪資支撐,她放學後需要負責家務、照顧弟弟,但她仍名列前茅,以獎學金支應生活所需。

即使家境困難,陳庭玉仍不忘充實自己,每學期領取校內「書卷獎」。多才多藝的她並在各類競賽屢獲佳績,曾獲第11屆廣達游藝導覽達人首獎、110年金門縣「樂齡心 祖孫情」作文比賽國中組第一名;並參加海報、漫畫、版畫等美術比賽、校內國、英語演說比賽、金門縣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、科學及環境知識等競賽,以及在107至109年教育盃全國獨輪車錦標賽花式競技、女子靜立持久等賽事拿下獎項。

品學兼優,熱心服務的陳庭玉,曾獲頒106年度靈鷲山普仁獎,110年當選金門縣優秀青年、全縣好人好事代表,並獲得胡璉獎學金。面對家庭經濟弱勢、雙親離異等諸多變故,她非但沒放棄,反而愈挫愈勇,力爭上游,照耀自己與他人,溫柔而堅定的精神殊屬難能可貴。

六、〈蛻變〉林恩彤(連江縣立介壽國中小學)

林恩彤小學一年級時因父母離異,隨著母親遷居至馬祖生活,在求學過程中數度因母親工作關係,歷經環境變換,心中雖有不安與焦慮,但她以樂觀進取、奮發向上的精神面對課業學習,並積極參與各項競賽及活動,屢獲佳績。

林恩彤在國小階段英語能力就領先同儕,六年級即通過全民英檢中級,也是馬祖有史以來第一人,並曾獲《馬祖日報》報導。國小五年級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文字音字形比賽,得到第一名,並代表連江縣參加全國賽;六年級時轉戰作文組,又再度獲得全縣第一名並前進全國賽;而在六年級下學期的國語文競賽,更同時報名字音字形、作文、朗讀、書法、演說五項比賽,最後成績四冠一亞,創下全校紀錄。

國中時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,110年參加縣內生活科技創作競賽獲得國中組第二名;同年到臺灣參加全國環境知識競賽總決賽,榮獲國中組全國第三名,刷新連江縣的名次紀錄;111年獲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作文優等。

難得的是,林恩彤在待人接物、日常生活及公共事務處理方面,更是虛懷若谷,想法成熟理性,遇到問題總是先反省自己,樂於替人著想,因此擔任學校110年度班聯會會長、111學年度畢聯會會長,並於110年當選全校優秀青年代表。

林恩彤平日擅長將課程中學習的談話技巧,同理運用於生活之中,因此她身邊的朋友,甚至包括師長和媽媽,都曾接受過她的溫柔撫慰。她的善良謙和感染了身旁的每個人,與世界共好的特質,足堪表率。

七、〈Make the Most of My Life(活出生命的最大價值)〉顧文凱(臺北市立建國高中)

顧文凱從小患有罕見疾病,由於末端神經逐漸退化,逐漸喪失正常手腳功能,末端肌肉因而無力,雙手只剩下右小拇指可以施力,行動必須仰賴輪椅,視力也退化到必須用擴視機輔助上課。

高一時為了克服身體障礙在參與社團的不利,並凝聚校內對麥塊(Minecraft)遊戲有熱忱的同學,顧文凱和朋友花了好幾個月籌劃創立「Minecraft邏輯研究社」,最後成為校內該學期唯一成功創立的新社團且招生爆滿。

另一方面,顧文凱覺得玩滑板很帥,卻未曾看過身障者從事這項運動。抱持著不服輸的精神,他立志要學會滑板,從剛開始坐上就翻倒,逐漸學會用腰平衡、用手推地,直到練習翹板和轉體180度,雖經歷無數次的擦傷、撞傷,但他享受挑戰肢體的極限。同時也勤於在網路上與國內外網友交流,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他,還製作附有中英文字幕的滑板練習影片,並被國際知名的身障滑板選手Daniel Amorinha轉貼分享,更讓他打開國外知名度。

在課業方面,他的成績保持在班上前三名,英語多益990滿分,110年參加西塞羅盃高中學生英語辯論比賽榮獲優勝獎,110及111年參加全國高中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皆獲得優異成績。他也發揮英文專長,參與扶輪社偏鄉英文線上遠距教學服務,更獲111年度「臺北市教育關懷獎」,並擔任班聯會班級代表,可見他的好人緣和熱心服務。

顧文凱相信只要善用優勢就可以活出生命的最大價值,未來他仍會繼續在網路推廣身障滑板,期望讓更多身障者一起體會板上飛翔的樂趣。他在成就自己夢想之際,也願意幫助其他人完成夢想,努力不懈的精神足堪典範。

八、〈創立40萬人學習社群的開端〉李宛軒(國立竹北高級中學)

13歲那年,李宛軒的父親因胃癌過世,原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母親扛起家庭經濟重擔。生活的遽變迫使李宛軒成長,要分擔家務及照顧注意力不集中的弟弟。在兼顧課業與照顧家人的需求之下,她找到了「網路」這個可以自我學習的方式;藉由網路社群的互動,也讓精神苦悶的她有了情緒的出口。 

李宛軒在使用網路時發現,除了她以外,還有很多人跟她同樣有課業上的困擾,於是她在臉書成立了「國中課業討論群」社團,讓成員在交流中學習,讓學習不再有壓力;109年她又創立「高中課業討論群」;111年再將「課業討論群」轉型為「學習討論群」,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,培養學生成為「終身學習者」。

110年,李宛軒也創立「學生的心聲筒」粉絲專頁,接受學生匿名投稿,希望照顧學生的身心健康,並成立IG個人帳號,透過互動圖的大量轉發,傳播學生相關重要訊息。該帳號文章總瀏覽量目前已逾700萬,已突破3萬2千人追蹤,並連續兩年受邀擔任亞洲創作者大會VIP。111年李宛軒更獲選「全國十大傑出青少年」、「Formosa女兒獎—社群經營獎」,並受邀為均優學習論壇講者,分享對教育的看法。

李宛軒希望未來能創立公益教育平台,關懷每個弱勢的角落,讓社會更美好。不被家庭環境牽制,努力以一己之力消弭城鄉差距,實屬難能可貴。

九、〈順心隨行・與「礙」同行〉李翔濬(國立屏東大學)    

李翔濬因先天腦性麻痺導致雙腳不能行走、講話不清楚,雙手也受張力問題,拿取物品不易,在兒童早期療育中心就讀障礙程度最重的班級,各種障礙帶來生活上很多限制與挫敗,也讓照顧他的母親備嘗艱辛。

雖然成長過程比一般人困難,但他卻不曾放棄自我,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式,上大學後獨自離家求學生活,期間隻身環島,並曾帶領一群障礙夥伴搭乘輕航機。李翔濬實踐「自己選擇、自己決定、自己負責」的精神,更長期致力於推動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平權環境,不僅擔任過無障礙勘檢員,近年也持續以同儕支持員的身分,協助高雄市身心障礙者面對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及適應社會。過程中看到社會大眾對身障者仍有諸多歧視,同時也看見諸多不同障礙族群的需要,他認為身障者最大的障礙不是來自身體,而是社會環境。

近年來,各界推動共融藝術,從排除障礙與隔閡,一起探索、體驗進而觸發同理心,落實文化平權。李翔濬在參與共融藝術的過程中,打破了身體慣性,將腦麻患者的身體失控轉化為獨特又具有美感的舞蹈表現。同時成為日本自立生活研修生、舉辦書法創作個展等,嘗試不同生活,並將這些經歷化成力量,四處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,影響更多生命。

李翔濬始終保持著對生命的熱忱和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,他確立自己以成為藝術治療助人工作者為志向,希望透過藝術治療破除人們彼此間的藩籬。他相信順著心做決定,每次的選擇會更認識自己,也期待能用愛與同理,全然去現身、獻聲、獻身,與「礙」同行!

相關圖片

高中組-顧文凱
高中組-李宛軒
國中組-林恩彤
國中組-陳庭玉
國小組-吳奕昶
國小組-洪偉豪
國小組-潘博均
大專組-李翔濬
檔案下載
Back
點閱人數: